200块约3小时_附近300元3小时服务联系方式_附近学生200元一个小时

详细信息

【我身边的工匠】他乡家味 ——记东帝汶项目厨师李军

时间:2024年05月09日    作者:张义林,责任编辑:张蓓    来源:机关

  2019年4月,来自中国的厨师李军踏上了东帝汶的土地,成为中铁一局三公司东帝汶项目部的一员。

  “只要有人需要吃饭,不论什么时间,我都可以保证大家有热乎的饭菜吃”。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,虽然看似简单的一句话,但却蕴含着他对所有项目人员的关心和爱护。

  五年时光,他坚守职责,默默付出,以辛勤的双手和不懈的努力,为项目团队的成员烹制出美味可口的饭菜,用勤劳的底色,谱写着一曲敬业之歌。

  初抵东帝汶,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语言交流的障碍,李军并未畏缩。他主动学习当地语言,利用图片作为直观沟通工具,通过电话和国外通讯软件与蔬菜供应商贩交流。在掌握供应商的进货时间后,便提前预订所需食材,确保每日新鲜食材的供应。在项目忙,车辆、人员安排不开时,他积极主动与商贩沟通协商,最终商贩同意送菜上门,这一举措不仅减少占用项目资源还节约了成本。他的努力使得项目团队的同事们每日都能品尝到新鲜美味的蔬菜。

  每天除了做饭,李军就是在绞尽脑汁地“排兵布阵”,琢磨怎么才能变出花样让队员吃到不一样的菜。考虑到项目同事来自五湖四海,饮食习惯各异,为了满足同事们的口味需求,李军巧妙利用现有资源,制作出多样化的美食。他精心准备馒头、油条、肉夹馍、葱花饼、酥油茶等多种风味的餐食,每周一三五还为大家准备不同口味面条,同时也不忘准备炒米饭等南方口味的食物。

  为了让大家吃得舒心,他经常做“调查”,询问每一个到食堂吃饭的人喜欢的口味,他清楚地记得每一个人喜欢吃什么,不喜欢吃什么,对受欢迎的菜品会多加准备,对有特定饮食要求的同事,他则单独为其准备菜品。根据每日的食谱与每位同事的饭量来合理准备食材,尽量避免浪费,这种细心和周到让同事们倍感温馨。

  鉴于当地牛肉资源丰富且价格合理,出于健康考虑,在项目的支持下李军与当地牛肉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,确保供应的牛肉干净卫生、新鲜可口。同时调整食谱肉类多以牛肉为主,尽量减少冷冻肉和预制食品的摄入,让同事们吃得更加健康。

  项目部为了减少李军的工作量,雇佣了两名当地人帮厨,但交流起来语言不通又是一个难题,面对困难他没有抱怨,积极学习德顿语,教他们如何清洗、切割食材和整理厨房,在他的悉心指导下,帮厨们逐渐掌握了炒饭、炒面等简单的中国菜肴制作技巧。不仅弘扬了中国美食文化,也增进了项目团队内部的和谐与团结。

  每天清晨4点半,东帝汶静谧沉寂,项目驻地厨房里却十分热闹,锅碗瓢盆叮叮当当不停歇地响着,熬稀饭、蒸馒头、炸油条……李军已像往常一样,有条不紊地为大家准备早餐。

  早上6点,项目员工陆续进出食堂,一边享受着热腾腾的早餐,一边和食堂中忙活的李军聊天。他清楚地记得谁没有来吃饭,谁在工地加班,对于未能按时就餐的同事,李军会为他们留出一份饭菜在保温箱中。他的关怀让同事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舒适。他说:“大家在国外工作一天那么辛苦,回来再没有吃好,我就对不起自己这份工作。”

  东帝汶当地资源匮乏,年平均温度30摄氏度左右,食物的保存保鲜是一大难题。面对这种客观条件,在没有蔬菜保鲜柜和专用储物架的情况下,他巧妙地利用闲置的架子床作为放菜的架子,将不同种类的蔬菜和干货分开摆放储存在空调房内,最大限度地保持食材的新鲜和卫生,确保大家吃得放心。这些小细节,让项目的每一位员工打心眼里感受到“家”的温暖。

  “如果你是一滴水,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;如果你是一缕阳光,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;如果你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,你是否永远坐守你生活的岗位”,这是雷锋日记里的一段话,专注做一件事,把它做到极致,小岗位也会有大舞台。对于李军来说,这就是对他工作的最好诠释。

  异国他乡,五年来,李军始终如一日地为大家做好每一餐饭。“哪怕是最简单的食材、最朴素的烹饪,我也希望也能让大家感到家的温暖”。

  工作中的李军

  工作中的李军

点击量:
】   【 打印】   【 关闭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》

陕ICP备11000575号-1 https://beian.miit.gov.cn

地址:宝鸡市渭滨区滨河大道60号 邮编:721006 电话:0917-28628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