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建岁月心无悔 安全管理意悠长——记中铁一局G228丹东改线工程项目安全总监张建
在浩瀚的国家建设浪潮中,有一位身影始终与钢轨同行,与桥隧共舞,他以二十余载的不懈奋斗,参与建设了一段段跨越山河、联通未来的工程,见证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。他,便是从一名普通技术员起航,如今已成为中铁一局多个重大工程的优秀代表——张建。
实践出真知 困难显坚毅
自2001年踏入中铁一局的大门,张建的职业生涯便与国家的交通命脉紧密相连。初出茅庐,他便被委以重任,参与到渝怀铁路江北客站的建设中。重庆的夏季,湿热难耐,山地地形使得施工条件异常艰苦。每日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,他已站在工地上,和工人们一起,面对着庞大的工程,心中既有激动,也有不安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他很快意识到,书本上的知识虽是基石,但真正能让这些知识发光发热的,是实践中的千锤百炼。于是,他开始了自己的双线学习之旅。白天,他穿梭于繁忙的施工现场,从测量放线、桩基施工到混凝土浇筑,每个环节都力求亲力亲为,从师傅们的言传身教中吸取经验;夜晚,当工地归于宁静,他则沉浸在书籍和图纸之中,对照白天遇到的问题,寻找理论依据,深化理解。在渝怀铁路江北客站项目的历练中,他不仅技术日渐纯熟,更重要的是,他学会了如何在艰苦条件下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,如何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。
继渝怀铁路江北客站的历练之后,张建的脚步并未停歇,转战至苏州澹台湖大桥项目,他面临的不仅是技术上的新挑战,更有文化融合的考验。在施工期间,他依然保持着初入行时那份不惧艰苦的精神,下到潮湿闷热的基坑,确保每一道工序精准到位,以匠心独运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。随后,在参与中铁一局中山岐江大桥的建设中,面对复杂的水文环境和苛刻的环保要求,他依然坚持高标准、严要求,确保每一道施工工序都达到最优状态。
机制严把控 巧思排隐患
无论是重庆两江新区的开拓建设,还是武汉绕城高速、沪通铁路、汉十铁路的推进,每一项工程都是对他专业能力和领导力的极致考验。特别是担任中铁一局绍兴329国道改造工程EPC项目部安全总监,他以卓越的安全管理智慧和不懈的敬业精神,为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项目织就了一张严密的安全防护网。329国道改造工程(湖安路至越兴路),沿现状G329进行快速化改造,道路总长22.35千米,其中本次实施高架段长约10.3千米,地道段长约1.38千米,地面段长约10.67千米,工程专业众多,管线复杂,安全风险重重。他深知,要在这片热土上安全高效地推进工程建设,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。为此,他首先着手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,细化安全生产责任制,确保从项目管理层到一线作业人员,每个人都明确自身的安全职责和目标。他组织编制了安全质量环保保证体系、安全质量环保责任制、综合应急预案等资料,并通过定期培训和考核,让安全规范深入人心,成为所有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。
此外,在施工现场这个主战场,每天他总是最早到达,最晚离开,风雨无阻。在一次桥梁桩基施工中,他在例行检查时发现,由于地质条件复杂,桩基钻进过程中遇到了不明障碍物,导致钻机震动剧烈,存在重大安全隐患。他立即叫停施工,组织专家进行紧急评估,并调用专业探测设备查明原因,原来是遇到了未知的地下管线。通过精心策划,他立即指导团队调整施工方案,绕开管线区域重新布设桩位,有效避免了可能引发的重大安全事故,同时也?;ち顺鞘谢∩枋┎皇芩鸷Α?/p>
责任铸防线 智慧避风险
2022年至今,作为中铁一局G228丹东改线工程项目的安全总监,他再次站在了新的起点上。面对这条意义重大的沿海交通大动脉的升级改造,他不仅肩负着保障工程安全质量与进度的使命,更心系每一位建设者的生命安全与职业健康,致力于将安全生产标准提升至全新高度。
在沿海城市施工中,考虑到沿海地区气候多变,尤其是暴雨季节的不确定性,他提前部署,确保第一时间获取气象信息。在一次暴雨来临前夕,正是得益于他的预先部署,项目部迅速启动防暴雨预案,转移了重要设备和物资,有效减少了损失,保障了工程安全。面对突发情况,他也总是临危不乱,冷静应对。在一次施工中,突遇强对流天气,现场临时搭建的工棚受损,存在倒塌风险。他迅速启动应急预案,指挥工人有序撤离至安全区域,并组织应急救援队进行现场处置,确保了人员零伤亡。事后,他组织团队全面排查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,加强了对极端天气的预警响应机制,有效提升了项目整体的抗灾能力。他知道,安全管理不仅需要严格的制度,更需要人性化的关怀。面对夏季高温作业,他主动提出并实施了“错峰施工+防暑降温”策略,调整施工时间,避开高温时段,并在工地设置防暑降温供应点,常态化提供绿豆汤、西瓜、菊花茶、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饮品药品,确保工人们的身体健康。这一举措不仅大大降低了中暑事故的发生,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人们的作业效率和满意度。
张建的故事,如同一条条蜿蜒伸展的公路与桥梁,连接着过去与未来,映照出一个时代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。在他的身上,我们看到了中国工程师的坚韧不拔,看到了对安全的极致追求,更看到了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展望。
张建近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