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细信息
丝丝电务情 温暖“伊”人心——公司伊宁市清洁能源改造电网配套工程施工侧记
立冬已过,遥远的西北边陲伊宁市,历经了雨、雪天气的激烈交锋后,气温呈现断崖式骤降。此时,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网改造工程正在这座城市如火如荼地进行着。
电网改造工程是伊宁市老城棚户区散煤取暖户“煤改电”的配套工程,主要包含新建及改造10kV高低压线缆,变压器、环网柜设备安装及取暖设备安装等施工内容。工程在塔什科瑞克乡、克伯克于孜乡、汉宾乡及伊犁河街道、艾兰木巴格街道、宁远路街道、解放路街道、墩买里街道、萨依布依街道、上海路街道等“三乡七街道”同时开展大面积施工。目前宁远路街道巷道的10kV线路架设完毕,随着变压器陆续送电,已经进入到电表安装入户的最后阶段。
“住户情况极为复杂,越是到装表入户阶段,工作越是繁琐。”现场施工负责人魏鹏正所讲的“繁琐”,正是进入电表安装阶段,因属老旧街道,电表位置、终端数量及产权等复杂难辨。“为尽快掌握这些复杂房源的状况,我们与驻地社区干部一起‘扫街’,地毯式摸排并做好标记,为入户装表顺利开展提前做准备。”魏鹏正说。
对此,项目部经过一番摸排,把长住户划定为“清洁能源用户”,将冬季会离开的住户归入“潮汐户”,其他类型则标注为“空院落(库房)”。正因此,电表入户安装工作才有了明确的方向。11月10日上午,魏鹏正再一次与驻地干部“扫街”。他叮嘱租户尽快联系房东确定电表安装位置,并且通过各种渠道想尽办法联系空院落住户,以确保坚决执行政府 “应装尽装,不漏一户”的总体要求。
伊犁河,作为新疆境内水流量最为充沛的内陆河流,拥绕着伊宁城南,奔腾向西而去。伊犁河街道因河而得名,新华西路是伊犁河街道的“核心地带”,道路南侧有数条巷道,各条巷子名称以“新华西路”与阿拉伯数字共同组成,这里是伊宁市老城区。漫步在硕大青砖铺就的街道上,两侧鲜有两层以上的建筑,绿色的房顶、红色的窗棱、黄色的门头以及歌曲中“湖蓝色的院墙”,跳动的色彩呈现最鲜明的民族风格,天空中翻飞的鸽子和身旁早已习惯与人为伴,一路蹦跳跟随的秃鼻乌鸦,为这一座古老的街区增添了别样生机……
项目总工刘宏平表示:“新华西路片区‘煤改电’工程体量大、空间狭窄、线路复杂。”因而,该片区的进展顺利与否直接决定着项目整体进度。11月11日,新华西街7巷至13巷迎来范围最大、时间最长的一次停电窗口。清晨八点,伊宁的天空仍旧一片漆黑,满载着工程人员的车辆,从项目大院相继驶出,稀疏的街灯在浓浓的大雾中若隐若现,犹如萤火虫的微光闪动,车辆的轮廓瞬间从视野中消失。出发前,项目安质部负责人丁琦在项目工作群发出提醒:“今晨大雾,大家出行、施工注意安全。”
随风弥散的浓雾如同揭了盖的蒸锅,腾腾的“热气”与鼎沸的人声相互交织,新华西路10巷原本的宁静被作业人员的到来所打破。班前会上,施工负责人袁忻敏清点人员,就当日工作内容及安全注意事项进行交底。会后,各组作业人员分配工机具,分头对施工区域设立围挡、警戒带并悬挂警戒标识。10时30分,正式作业命令下达。
“在既有线路下为增设的变压器立两根电杆,只能等停电后进行。”在新华西街9巷的施工点,负责技术盯岗的作业队长刘伟新边示意,边对笔者说道。只见吊车司机与司索人员密切配合,缓缓将大臂升过导线后,将吊钩从导线间不足40公分的空隙中放下,地面人员绑好吊索和晃绳,钢索收紧将电杆徐徐起吊。此刻,现场人人屏息凝视,生怕多余的声响影响起吊操作,幅度稍大的晃动或是电杆离地瞬间的应力释放,都有可能造成失控,对导线形成严重的冲击,甚至引发扯断导线的风险。这不仅要求吊车司机操作中具备“百步穿杨”的精准度,还要有“米粒雕花”的耐心。看似不起眼的组立电杆工序,在狭窄巷道且住户密集的新华西街,其困难程度却超乎想象。“立电杆的位置有时会影响原有住户的出行习惯或是使用空间,这就需要前期与驻地干部做耐心细致的协调工作。有些耐张杆受地形影响,没有拉线的安装位置,就得考虑改为反向拉线或增设高桩拉线来解决。另外,巷道内老人、孩子多,电杆基坑开挖后,安全防范工作也需格外注意。”项目副经理闫涛,当天在新华西路施工片区带班检查,他向笔者讲述了更多立杆施工的困难情况。“立一根电杆尚且如此,其它工序的困难也可见一斑了。”笔者不仅感慨。
“没啥,咱就是干这个的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”刘伟新淡然一笑,口中呼出的哈气在眉宇间凝结成晶莹的水滴。
在新华西街11巷,梁周合、梅振强装束好五点式安全带并相互检查。两人是接触网杆上施工的能手,而面对这次杆上工作的感受,却连呼:“不容易。”
“攀爬18米高的电杆耗费更多体力,杆上作业内容又多,为了赶进度,一旦上到杆上,我们三五个小时也顾不上下来喝口水。”梅振强说。笔者现场看到,不少电杆与粗壮的乔木比肩而立,每上一次电杆,作业人员就要经历一番“披荆斩棘”的辛苦。“正常上杆两分钟的事儿,在这儿就难了。”梁周合一边说,一边展示手臂上被树枝划过的痕迹。他笑着摊摊手,继续说道:“每次在这里作业,都得格外小心,不仅要防范高坠风险,还要防止被树枝刮伤。”
“等前边一级杆扎好再说,否则咱这活儿就不美观了。”在新华西路13巷,技术盯岗王亚伟队长正在要求杆上的作业人员暂停导线的紧扎工序。王亚伟说:“不时有过往群众问我,今天啥时候能恢复送电?”虽然他也急群众之急,但王亚伟仍坚持:“放线、倒接都是细发活儿,赶进度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,按时、按质完成当天分配的任务才算圆满。”
施工现场的困难肉眼可见,项目过程中的曲折则更为复杂。“由于工程前期设计深度不够,施工方案不得不多次改动。”项目工程部长白瑞龙回想起与同事们通宵熬夜,核对物资提报计划时的一幕仍颇有感慨:“方案改动的同时,对应的物资品类和数量也随之变化,由此引起施工节奏与物资供应不平衡的问题,都要重新考虑周全。”项目部派出多名技术员到点位踏勘点测,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提出变更方案,而后将定测结果形成台账汇总至技术部,技术部通过对数据分析,最终决定物资提报总量,并对常用物资增加采购提前量。与此同时,为避免高低压架空导线、引流线使用超耗,项目下发了针对性文件,对施工中导线预留长度、弧垂标准等做出明确要求。通过系列举措的实施,项目彻底摆脱了物资供需不平衡的矛盾,变被动为主动。
项目坚持安全性、先进性、适用性、经济性原则,组织一线作业人员学习国网新疆公司10kV配电网施工工艺规范手册,争创标准化、高工艺施工样板。为防范施工中触电伤害、物体打击、高处坠落等主要风险,确保现场各项施工生产安全有序开展,项目安质部先从新进场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抓起,前后组织开展教育培训41期,425人次,大大提高了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。项目部对作业片区进行了网格化划分,设立网格长、网格管理员、班组网格员,及时发现现场“三违”现象,并立即整改,针对重大危险源,制定了应急预案,并加强巡查。
11月11日23时许,结束天窗施工的作业人员陆续返回项目部。队员张旭映说:“只想赶紧好好睡一觉。”问及大家对本次施工的第一感受,“工期太紧了”是笔者听到最多的回答。“在现阶段高强度的施工节奏下,项目上的兄弟们的确很辛苦,但伊宁‘煤改电’住户期盼早日电通的心情同样急切。换位思考一下,大家的付出是值得的。”项目负责人翟仁技说,项目采取“改造完一条线路,送电一条线路”的推进策略,全体人员直面挑战,忘我投入,全力以赴确保早日将绿电新能源送至千家万户。
11月13日,伊宁的天空再度细雨霏霏,项目作业人员依旧坚守岗位,施工不停歇。笔者确信,未来“煤改电”实现之日,伊宁冬季的天空将愈发湛蓝,空气也会更为清新。曾经奋战在这里的电务人付出的丝丝温情也将留在伊宁人的记忆中,成为一段永恒的佳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