像窦铁成那样去战斗---记物贸公司沪杭客专余杭制梁场调度主任刘春杰
他,人到中年。曾和窦铁成一样是名电工。
他参建过宝中线、朔黄铁路、武汉318高架桥、延神铁路、西康铁路、宝兰二线、青藏铁路、西安北二环线路等铁路工程。在参建郑西客专时,他的工作轨迹发生了转变,由“一线作战员”成长“一线指挥员”,担任了梁场的调度主任。
当全国头号重点工程京沪高速铁路项目上马后,他即被抽调到京沪高铁齐河梁场负责建场、组织生产。当沪杭客专开工遇到前所未有的工期压力时,他又被派往余杭梁场打增援担当重任。
常年的野外作业,使他没像同龄人那样身材发福,却给他黝黑、消瘦的脸庞上刻满岁月的痕迹,更炼就了他尽职尽责、执著好学、爱企如家的优秀品格,被称为“梁场工地的窦铁成”。
他就是物贸公司的基层调度主任刘春杰。
“尽职尽责是我的本分”
刘春杰1982年从部队复员分配到铁一局电务处当了一名信号工。1990年调到铁一局桥梁厂工作,期间被派到兰州铁路技工学校学习并取得了电工技师资格,一直从事电工专业工作。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完善,修建郑西客专时他被任命为调度室主任。不管当电工还是当调度主任,他总是说“干工作就要尽到责任。”
2008年3月,刘春杰被调到京沪高铁齐河梁场担任调度主任,负责施工生产的整体调度工作。梁场建场时,他每天一大早就赶到还是一片麦田的现场开始琐碎的工作,难得坐下来休息一刻,直到傍晚才拖着有些浮肿的双腿回到住所,只随便扒拉上几口饭,又要和技术人员商谈当天出现的问题,给各工段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。凭借他细致、周全的调度协调,使前期建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,为首跨箱梁预制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制梁场调度部门既负责施工生产的组织指挥、上下内外关系的协调、各项业务的督促检查,还要负责掌握汇报施工中的所有信息。作为调度主任,刘春杰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。他制订出直观的工作时间表,操心着生产进度,每天提前安排好每道工序,奔波在各个生产环节之间,随时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,对每跨梁的位置及出梁的时间都熟记在心。为了保证生产进度和质量的过程控制,他把贯彻落实制度当成头等大事,一丝不苟地执行值班制度、检查制度、汇报制度、奖罚制度、会议制度等,还一有空就跑到工程部查看钢筋图纸,到实验室观摩怎样做混凝土试件,对一些工作不熟练的劳务工现场讲解绑扎钢筋的技术……。
有人劝他有些事情可以让调度员去协调,不必事事都亲自处理,可他说“尽职尽责是我的本分,不亲自处理心里不踏实。”他事必躬亲的做法,使他对每个生产环节都了如指掌,安排各个工序都有条不紊。从梁场第一跨箱梁成功预制到后期的取证,再到梁场形成大规模生产,在600米的直线距离内合理调配几十种不同设备、调拨五个作业队近千人,确保了517跨箱梁生产任务的稳步推进。
2009年4月中旬,由于沪杭客运专线工期紧、任务重,还存在征地拆迁等许多不利因素,刘春杰被抽调至沪杭客专余杭制梁场任调度主任。建场初期,为了尽快完成梁场的大临建设,实现七月份开始箱梁预制,他就像上足发条的钟表一样,不知疲倦地转动起来,积极组织人力、物力,有重点有次序的对生产进行合理安排,每天从早到晚来往穿梭于工地,与工程、安质等部门携手参与台座、存梁条基等工序的施工,查看各个台位生产情况,编制生产完成情况日报表,及时总结每日、每周、每月生产情况,从临建的平整场地、房屋建设、进场便道和场地的混凝土浇筑、拌和站的安装、模板拼装、钢筋加工制作绑扎、混凝土配合比的选配、梁体混凝土浇筑成型、梁体张拉到成品梁移运至存梁台座,每道工序、每个环节的安全、质量、进度他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,使每个阶段的工作都紧密衔接,施工进度迅速推进。
六月份的杭州地区已经进入了酷暑时节,工地每天都处在烈日的炙烤下。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奔忙在生产现场,随时了解施工进度。遇有突发事情,他总是快速赶到现场处理解决。有一次,他加了一整夜的班,刚回到宿舍睡下,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。“喂,刘主任,有两个施工队因为龙门吊的使用问题发生争执,互不相让,你赶快过来看看”,刘春杰二话不说立即赶到工地协调分配。
在他眼里,工地上无小事;在他心里,工作不分八小时内外。每天盯在工地上,常常熬到夜里十二点多才回到宿舍休息。就在紧锣密鼓准备预制首孔箱梁的前期,由于长时间的操劳,再加上高温天气,刘春杰患了重感冒,发起高烧。可是他一刻都躺不住,打完针,吃点药,又出现在工地上。
份内的事要做好,梁场其它事情他也一样放在心上。在京沪高铁齐河制梁场建场时大电引进,电力局来人与梁场一起做预算,梁场支付费用。在具体测算中,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,刘春杰发现电线杆、导线等许多小项目收费都不合理,他逐项指出来,得到对方的认可,共计节约预算10万元。禹城制梁场建场时的大电引进,他也积极配合该梁场一起跑电力局,同样也为该梁场降低了费用。制梁场建设中,水电是生活、生产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。刘春杰发挥自己的电工技术,带领大家布置线路,以最快速度贯通了工点的电路。
“学习给我的生命补充营养”
刘春杰是被大家公认的好学之人。曾有人和他开玩笑说“人过三十不学艺,你都这年纪了,还学个没完,累不累!”他也笑着回答:“吃饭,给我的身体补充营养,学习,是给我的生命补充营养。不学习,我就营养不良了!”他过去当电工时,就喜欢购买电工学、电子学、机械维修等方面的书籍,利用业余时间钻研琢磨。担任调度主任后,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,他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桥梁预制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,并经常与技术人员探讨交流,积攒了一箱子图纸。来到余杭制梁场后,虽然工作异常繁忙,他仍然抓紧点滴时间钻研业务,虚心向人请教,自学了AUTOCAD,不但练就了看图的“慧眼”,还成了画图的“行家”,使他为项目部领导提供决策的依据更加准确,也使他在指导钢筋绑扎、模型拼装等业务时基本能做到“零误差”。
余杭制梁场组建不久,新分配来的大学生对梁场工作的许多环节不熟悉,各部门工作衔接上不顺畅。为此,刘春杰耐心细致地给年轻人讲解指点,不厌其烦地解答各种细节问题,对技术交底方案与安全交底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及时更改和优化,使他们的业务能力迅速得到提升。随着第一跨箱梁浇筑完成,工作面逐步展开,生产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。由于各个关键工序的工人大多是新进场的,对工艺不熟悉,各个班组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,因而在施工的安全、质量、进度方面都存在隐患。针对这种情况,刘春杰率先向项目部建议:要求工程技术人员、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对工人进行详尽全面的工程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,并在施工现场全程指导;每天下午召开生产调度会,总结当天计划完成情况,第一时间解决存在的问题,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作出详细的安排。这种工作模式,有效促进了制梁工作安全、优质、高效地推进。
“顾好梁场的大家心才踏实”
自从来到余杭制梁场,刘春杰一直呆在工地,没有休息过一天。母亲给他打电话的时候总问“你什么时候休假?”。他只好说“我们连星期天都没有,哪有时间休假啊。”母亲向来支持他的工作,但也忍不住有点埋怨,说:“工作再忙,也不能连家都不要了吧!”。听到这话,这位铁骨铮铮的七尺男儿不由得眼眶发红,心怀愧疚。
刘春杰的父亲早年因病辞世,是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,现在老人的生活由退休的大嫂来照管,从不给他添一点麻烦,他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。妻子也是一名业务骨干,和他虽然同在一个单位,但常常不在一个项目部,夫妻俩聚少离多长达十年之久,平时除了简短的电话问候,根本谈不上互相照顾。2005年修建青藏铁路时,妻子生病住院需要做手术,他因为工作忙脱不开身,只在电话中安慰了几句,一天都没能照顾得上。现在,两人好不容易同在余杭制梁场工作,可是由于工作繁忙,依然无暇顾及对方。前段时间,妻子由于工作劳累过度,腰椎间盘突出需要住院观察治疗,他还是没时间照看。
女儿中考时,别人家的孩子都有父母关心饮食起居,陪同考试,可他依旧忙于工作,未能尽到父亲的责任。女儿放暑假来工地看望他们,可是他和妻子仍然抽不出时间陪女儿。懂事的女儿从未抱怨过一句,这让夫妻俩十分欣慰,也十分的心酸。自古忠孝难两全,刘春杰心里很清楚这一点。他说,“家人这么支持我的工作,我只有全力以赴地干好工作,才不辜负他们。小家顾不上,我只有顾好梁场的大家心里也才踏实。”
工作二十多年的刘春杰,以他言行赢得了大家的钦佩和信赖。当专家型技术工人窦铁成的先进事迹被广为传颂时,工友们赞扬刘春杰时说“他像窦铁成那样去战斗!”